公告:
繁體中文
作品著作权用户注册作品著作权在线登记
  • 用户登录
  • 版权登记
  • 审查
  • 发证
版权资讯
站内热点
法律法规
首页 > 新闻资讯 > 版权资讯 > 文章正文

数字版权贸易成效初现 利益天平不均衡制约发展

来源:版权保护中心     编辑:zhangjiaoli     发表时间:2012-11-26 14:15:48     浏览:

从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史蒂芬·金的《骑弹飞行》电子书在线率先单独出版,到J.K.罗琳一年前自建网站销售《哈利·波特》电子书及延伸产品,这一切都表明作者已有条件离开传统出版社、代理人,甚至到网络平台来经营自己的作品和开发自己的版权。这样的改变不仅使传统出版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也使得传统的版权贸易更加多元化与复杂化。

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数字化时代正扑面而来,遭遇挑战的不只是传统出版,也必然包含与出版相关的版权贸易。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和挑战,我国的大型出版企业积极应对、科学布局,采取多种举措化挑战为机遇,目前已成效初现,而制约数字版权贸易长期发展的利益均衡问题仍是待解的难题。

版权资源不可小觑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拥有众多的知名品牌、优质内容和作者资源,这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底气所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日前在北京国际版权贸易研讨会上表示。的确,中国出版集团在国内图书零售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多年稳居第一,传统版权贸易成绩突出,版权输出连续三年占据全国第一。出版并引进了众多国内外畅销图书,如《于丹〈论语〉心得》、《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小说《山楂树之恋》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运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输出到17个国家和地区。谈及经验,潘凯雄认为重视版权开发和经营十分重要。“版权资源之于出版社犹如土地之于农民,如果说土地是农民的生命,那么版权资源就是出版社的命根。”据他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不但高度重视现有的权利资源和作者资源,而且倍加重视产业链的延伸和跨行业发展,要求各出版单位在签订出版合同时,不仅要着眼于纸质专有出版权利,更要重视翻译权利和数字出版权利,对可能的畅销产品要统筹规划改编权和衍生作品权的开发。

特色经营是王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从1955年成立到现在,出版的图书大约有1.5万余种,其中1.2万余种图书已经数字化,通过采取严格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对外销售的电子图书已达6000余种。据人大社社长贺耀敏介绍,在制定数字战略方面,人大社的经验是做好明确的定位和规划、突出核心竞争力,通过优质的原创性内容不断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数字化产品,开发出版社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努力掌握获取数字版权的主动权等。此外,充分与渠道商、平台商、技术开发商协作,例如人大社已经与方正阿帕比合作,向图书馆等终端销售数字版权,与中国移动等手机阅读运营商合作,向终端用户销售电子书。目前该社在手机阅读方面的收入每年已近300万元,且仍在翻倍增长。

在国际版权贸易方面走出了自己独特道路的还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秋林在发言时总结该社的经验做法是:在引进的同时打造品牌;以资本为纽带与国际上知名的出版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规模引进过渡到批量的输出。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以玩具书和绘本为代表,从版权输出转变为实体书的输出。“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玩具书产品通过不同的语言卖到全世界,这也是未来两三年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全球出版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张秋林说。

三原则问题待解

不得不承认的是,数字版权贸易领域仍存在尴尬的现象。如出版商在向作者约稿时,都坚持同时获得作品的专有出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而有些优质作者则选择自己保留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比如在引进版权时,国内的出版社一般都只能获得图书的专有出版权,无法同时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此外,在版权利益分享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贺耀敏对此表示,数字版权贸易体系至少需要在三个基本原则方面做到利益均衡:一是公共传播与传统版权保护的权衡与抉择。也就是如何既保障信息传播,维护公共利益,又维护版权所有者的权益。二是技术优先与制度优先之间的平衡与抉择。对数字版权贸易的激励、保护和发展,既有技术的因素,也有制度的因素,技术因为产业利益的强大动力往往不是问题,制度因为探索、形成、完善的过程往往相对滞后,容易成为发展的瓶颈。三是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平衡与抉择。数字版权领域产业链的定价与利益的分配体系目前还不完善,版权所有者、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渠道提供商等主体之间还没有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合理的定价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这些都是数字版权贸易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2-2023 山东版权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5004482号-2

地址:潍坊市健康东街6787号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园606室(高新区管委会西) 监督:山东省版权局

技术支持: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 潍坊华光传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版权服务中心联系电话